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
——今日兴学,为明日中国
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(以下简称包校)是一所开创性而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学校。学校成立于2007年,是一所非营利的双语学校,由包氏家族为纪念爱国爱乡的企业家、政治家、慈善家,已故船王包玉刚爵士而创建。目前有1200多名中外籍学生。学校提供小学一年级至高中十二年制的学历教育,融合了中国及国际先进的课程元素。1-8年级采用上海课程,9-12年级采用剑桥IGCSE、国际IBDP课程,以及中国文化课程。
包校提供创新的双向沉浸式双语教育,倡导全人教育,致力于学生在智力、情感、体魄、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,培养学生成为热心、有责任心的21世纪世界公民。
包校分为小学、初中以及高中部。小学部(1-5年级)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长宁区,实行走读制。初中(6-8年级)和高中(9-12年级)位于上海松江区,采用传统英、美寄宿模式(走读亦可选)。
愿景
为明日中国创设世界级学府,培养学业优异、价值观正确和品格优秀的未来栋梁之才。
使命
发展全人教育
我们的学生能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全面开发智力,提高社交和情绪管理能力,树立坚韧品格和积极态度。
传承中华文化
我们的学生能理解并领悟中国优秀文化精髓,通识中国文学、历史、哲学和艺术。
拓展国际视野
我们的学生将掌握跨文化的知识和技能,着眼全球,成就人生。
包校学生培养目标
包校致力于培养具备以下素养,追求卓越人生的栋梁之才。
学术强
包校学生学业优异,双语精湛,好学进取,聪颖敏捷,锐意创新。
专项精
包校学生追求兴趣所在,培育钻研精神,在某些领域达到较高层次的知识储备技巧水平。
品格优
通过校内外的学习生活,包校学生塑造包校核心价值观仁、义、平,以及责任、坚韧、反思、尊重、自我管理的意志品质。
国际观
包校学生可以多角度思考问题,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卓有成效地合作。
中华情
包校学生博古通今,熟练掌握中国的语言与文化,做弘扬中华文化的使者。
气质佳
包校学生自信、得体地倾听、理解、沟通, 并态度积极。
身心健
包校学生体质强健,心态平和,内心有完满追求。
价值观与品格素养
基于包校三大使命制定的核心价值观与品格素养,是包校希望传递给每位学生的重要的个人价值观。
核心价值观
仁
乐于助人、待人友善、富有爱心、心地善良、能慷慨地为他人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。
义
对自己的行为负责,即便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也能做出正直的抉择,诚实、公正。
平
能意识到他人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或不同的处事方式。所有事情并不是以个人情感为转移的,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周道的处事方法。
品格素养
尊重
顾及他人感受、欣赏和重视他人的想法。考虑他人立场并积极正面地对待他人。
反思
为人处事都应细细思量。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想法、感情和行为。
责任
能专注于某件事并尽我所能完成它。有担当并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。
坚韧不拔
在失败低潮时能奋起,即便在困难的时刻也能不断尝试去提升自己。失败不会阻止我前行的脚步,相反地,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,相信坚持不懈终会让我成功。
自我管理
尽我所能管理好自己。做到守时、有条理、穿着得体并能准备好接受挑战。
包校历史
2007
为纪念包玉刚爵士华诞90周年及香港回归10周年,其长女包陪庆教授、外孙苏文骏先生以及谭茀芸教授创办了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。
同年9月,包校小学部正式开学,共有1-3三个年级。
倪谷音女士担任创校校长,并创建小学部导师团。
2009
小学部迁入长宁区武定西路新校园(原省吾中学旧址)。
2010
9月,小学部新校园正式启用。
中学部计划选址于松江区泰晤士小镇内。
由倪谷音荣任名誉校长,吴子健为总校长,吴沄成立中学部导师团,Tony Jaccaci为中学部执行校长。
2011
中学部正式启用。
2015
包校成功通过IB组织授权,成为IB世界学校,并成功加入国际学校协会(CIS)。
Paul Wood博士被任命为中学部执行校长。